专访设计师王璠:理智与情感王璠 南京家居平台特邀设计师 The Deduction | 演意设计 创始人
擅长用色彩和材质打造有情感、有温度的作品 拒绝千篇一律的复刻 捕捉使用者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调性,演绎独特氛围 获奖经历 第十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IDEA-TOPS艾特奖南京赛区-最佳公寓设计 2020 星空间杯江苏省室内设计大赛优秀奖 一兜糖APP 年度人气设计师 老宅新生奖-年度优秀住宅空间设计 in-home award 金住奖 中国(南京)十大居住空间设计师 40under40中国(南京)设计杰出青年 十间坊实战赛全国优胜奖 芒果奖全国奖入围 第九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IDEA-TOPS艾特奖 最佳公寓设计 中国住宅设计精英榜 江苏榜单优秀奖 成就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所言所感,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,或未成之事。 ——简·奥斯汀 《理智与情感》
我和同事在三伏末的日子,骑车拜访王璠。本身这件事挺疯狂的,但和我们接下来几个小时聊的话题比,可能也不算疯狂。 ▲演意的办公室大门
这是我第一次来王璠的新办公室,大老远就看到演意的招牌。拾着粗粝又原始的水泥楼梯向上,入口打破常规,迎着楼梯面做了斜切的抬高原有的承重柱子包成鹦鹉螺的形状,中间留出窥探口,有种剥开精美包装纸的雀跃和惊喜。 ▲生活中的王璠
给我们开门的是王璠。因为多等了一个红灯,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晚了5分钟,但是王璠却早早就做好了准备。
我和王璠见过数次,每次聊天,他都会聊到自己对房子的兴趣。这种兴趣不是侃侃而谈的置业宏图,而是对于户型,空间,拆解和动线着魔的心仪。看房买房,是王璠重要的爱好之一。 ▲插花是“老王”的另一个爱好
普通人买房,看好了楼盘就直奔售楼处,在置业顾问的引导下了解了区位、沙盘图,再看看心仪的样板间,等待开盘摇号,选房,签合同,交款,申请银行贷款,等待房子交付。
但在王璠看来,买房可不止这么简单。他选择楼盘,会综合教育资源、交通、商业配套、性价比等因素,拒绝套路,直截了当。
正是由于天生缜密的逻辑,所以在很多事情上,王璠考虑的更为周全。公司同事都笑称,老王的心思比姑娘还细。
王璠初入设计行业之时,由于人缘广泛,为人又靠谱,许多朋友都爱找王璠做设计。小到公寓,大到办公,一开始甚至还做过民宿,各种各样的类型,王璠都接触过。对于刚入行的设计师而言,他的作品履历着实是令人艳羡,但理智的王璠不但没有被鲜花冲昏头脑,反而徒增了很多忧虑:信任的成本太高,所以它带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,自己真的可以让每个人都满意吗?
至此,表面平和的巨蟹男王璠,心里翻涌起了一些疯狂的念头。要做就做极致,要拼就拼最好。 ▲演意的办公室内景 说起演意真正的转变,还要从去年讲起。演意的员工们犹记得,去年除了日常做方案之外,就是不断的开会,不断的讨论。公司的方向是什么?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公司一段时间内的规划是什么?
王璠对那段时间的记忆,长久的停留在深夜透过办公室的玻璃,投射出的莹莹暖光。在上一个冬天,这抹暖色给与迷茫的他太多慰藉和鼓励,也为这座颓冷的城市贡献了炽热的梦想。 ▲夜晚的演意外景
也许是王璠的执着和努力打动了许多人,有人开始驻足,有人开始侧目,也有人决定留下来并肩同行。就这样,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,终于有一天,演意有了全新的雏形。
我听着王璠和同事,跟我诉说这些过往,突然能够理解为什么一开门,王璠就热切的为我们介绍这间新办公室和他的新团队。此时的演意对于他而言,就像是小朋友取得好成绩之后得到的最棒的奖赏,因为努力而弥足珍贵,也因为珍惜而更加努力。 重新整装待发的演意做出了许多服务上的飞跃,首先是开始实施设计服务全案落地。王璠从去年年底,就开始频繁的筛选整合材料资源,建立自己可以信赖的供应链体系。 ▲演意的开工现场
其次是在之前良好的客户口碑基础上,设计方面做出更加深度化的定制。王璠和他的合伙人张弛潜心打造出一套独具品牌特色的定制化方案,在这套方案落成前,他们进行过无数次的预演和打磨。80后和90后在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上有很多不同,王璠和张弛的碰撞,赋予了演意更多元的视角和态度。 ▲王璠(左)与合伙人张弛(右) 给客户建立档案,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,对业主的生活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。全案定制其实如今已不新奇,如何将定制做出风格,做出品牌是放在两个人面前的难题。 ▲工作中的王璠 王璠坦言,在此之前他个人的标签给品牌带来了良性循环的同时,却也忽视了团队形象的打造。在去年和同伴们的深谈中,他越发觉得需要弱化自己,更多的为品牌赋能。通过一年的筹备和沉淀,王璠和他的团队在今年过半上交的成绩单中,显然已经解决了先前放在面前的难题。
演意始于软装,成名于精装改造,而现在他们将布景思维拓展至全案落地,力图打造充满人情味的空间。在接触每位客户之初,除了面对面了解客户,王璠也习惯于关注客户的朋友圈,从细枝末节的生活琐碎,走进客户的精神世界。 ▲王璠的家装作品
他同我们分享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,这位业主找到演意之后,在几轮的沟通中,都强调自己需要全黑色的卧室。这个要求对于王璠和他的团队而言,是匪夷所思的。但细心的王璠并没有立刻就否决客户的坚持,也没有急于去给出一个空洞的方案,而是耐心的观察客户平时的生活习惯,通过朋友圈挖掘客户的精神需求。
后来,他找到了答案。客户由于长期从事高压工作,他寄希望于家里能给他疗愈的氛围。王璠敏锐的捕捉到客户的痛点,为他打造了一款洞穴式的卧房,让他在充满疏离的精英都市,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落脚点。 儿童亲子空间也是演意的强项。此前王璠并非在刻意专攻儿童空间,但团队出色的客群感知能力和场景感十足的氛围营造,硬是让演意在亲子空间的领域崭露头角、独树标杆。有家庭也有孩子的王璠,深知装饰主义固然有它的精致,但柴米油盐的生活更需要功能性设计的贯穿。盲目注重表面形式,而忽视了亲子关系中真正的互动,这样的设计是敷衍的,也是没有灵魂的。
“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演意的帮助,明白家是什么样子。”说这句话时的王璠,眼神坚定而深邃。
白天的城市喧嚣而热闹,可每逢傍晚,光芒降落,我们这些城市中的飞鸟,也渴望平凡的归巢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这句话放到对家的定义上,也同样适用。但,当我们需要给家这个抽象的定义,赋予具象的表达时,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显得有些茫然。 但如果让我们描述对家中场景的想象,可能大家的脸上又会恢复神采。家是奶奶在夏日的阳台摇曳蒲扇,也是妈妈在厨房辗转后的炊烟;是丈夫卸下领带后疲惫的拥抱,也是妻子酒醒时递来的姜茶……
对王璠而言,人们对家的原始情感,充盈着他设计之路的初衷。通过对客户更好的引导,传递美好生活的理念,优化现有的生活方式,以提升现代人的幸福感,于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,所收获的成就感,正是王璠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。
很多时候,艺术家给人展现出的都是浓烈的感性和固我的偏执。但我在王璠身上,看到了理性与感性微妙的平衡。他用客观的视角审视和观察,对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、推理,崇尚设计中的功能性。但与此同时,他又温和的思量和共情,用情感缔造空间的生命力,真正的用演意,来表达“你”的主义。让你的空间更你,让你的生活更你。 ▲即将落地的两套作品效果图
我们离开演意的时候,高大的王璠站在门口一直目送我们离开。回首演意纯白色的招牌,在夏日灼烈的阳光下,显得朴素且平和。远处传来城南小贩特有的叫卖,楼下是游人络绎的晓书馆,于这方寸之间,演意演绎的是:人间烟火,最抚人心。 |